前沿信息与您共享
预计节后随着国内小麦购销逐步恢复,在终端需求难有明显改观的情况下,各级储备小麦轮出、国家政策性小麦投放市场以及持粮主体销售库存粮源将导致流通市场粮源供给总量较为充足,国内麦价走势整体将承压弱势下行。
本周,随着疫情政策调整和物流运输畅通,销区市场大米供应愈加充足,但销量稳中有降,整体呈疲软下行走势。其原因:一是前期部分地区集中采购透支后市行情,且经销商多已建立一定库存,疫情多发期间其囤货更加谨慎;二是短期内餐饮堂食、旅游业等复苏尚未见起色,集团性需求仍显不足;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稳大盘首先要稳粮食。党的二十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近日,国家高层再将粮食安全放至新的战略高度,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以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
“天气晴好,今年秋收省时又省力,再加上市场价格好,老百姓收获的玉米、花生等可以随时换成现钱,种粮农民迎来了一个丰产又丰收的好年景。”河南滑县粮食收购商崔俊英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截至目前,河南及周边的湖北、安徽、河北、山东等秋作物收获基本结束,新粮开秤价普遍达到了农民预期,其中玉米产量高、质量好、价格理想。值得一提的是,秋作物收获进度较快的安徽、河南已大范围展开了冬油菜、冬小麦的播种工作,广大农村到处是抢收、抢种的繁忙情景。
最新交易信息资讯
回顾2022年,在“扩大豆”的政策主导下,我国大豆播种面积达到了10243千公顷,比上年度增加了1843千公顷,增长率为21.7%;大豆总产量达到2029万吨,比上年度增加了389万吨,增幅为23.7%。大豆扩种成效超出预期,自给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
12月26日,美玉米进口成本连续4日升高,再创3周新高。而国内玉米市场多空交织,玉米价格呈现偏弱运行态势。市场人士表示,随着美玉米远端供需预期转向宽松,美玉米价格重心将逐步下移。同时,外盘谷物供需及价格变化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23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申请和分配细则》,其中玉米进口配额为720万吨,国营贸易比例60%,与2022年一致。玉米进口配额内征收1%的关税,配额外则征收65%的关税。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之一,“米袋子”安全关系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今年1月份至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大米505万吨,同比增长41.1%,已超过2021年全年大米进口量。